徐乾学

清初政治人物、学者
徐乾学(1631-1694年),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藏书家,江南昆山人。清初学者。[1]徐乾学是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的外甥。[2]
徐乾学生而聪颖,八岁时以能文为尚书顾锡畴所赞赏。[3]康熙九年(1670年)以一甲第三名的成绩考中进士。[1]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都御史刑部尚书[4]徐乾学与其弟徐元文徐秉义皆以文章显世,故时称“昆山三徐”。[5]徐乾学学识通达,长于文学、经史、考据,于康熙年间曾先后充任《明史》总裁,《大清会典》及《一统志》副总裁。康熙皇帝手书“博学明辨”的牌匾以示恩宠。[6]
徐乾学的著述主要有《读礼通考》120卷、《五礼备考》180卷、《资治通鉴后编》184卷、《传是楼书目》10卷等。徐乾学家中有很多藏书,他自己也著作宏富。[6]学者孙广辉认为:徐乾学在促成重开《明史》馆、推动史料征集及延揽修史人才方面,均有重要贡献。[7]

人物生平

少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