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

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30~60岁女性,全球患病率约为0.5~3%;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病因机制复杂,长期糜烂不愈的损害有潜在的恶变风险。[1][5]
口腔扁平苔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因素、精神因素、系统性疾病和口腔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2]口腔扁平苔藓临床表现多样,口腔损害好发于颊、舌、牙龈等部位,可同时或分别在皮肤、指(趾)甲等部位出现损害。[2]口腔扁平苔藓需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还需要免疫病理学检查方可明确诊断。[2]
口腔扁平苔藓需要根据不同症状、分型和病情轻重程度等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2]治疗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以及其他治疗。[2][5]口腔扁平苔癣属于慢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起伏不定,并且有潜在恶变风险,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遵嘱定期随访。[2][6]
1869年,Wilson首次描述这种有皮肤黏膜损害的疾病。[7]1894年,Audry指出扁平苔鲜的口腔损害可能发生在没有皮肤损害的情况下。[7]在中国,俞家振于1954年首次报道了两例口腔扁平苔癣,并对口腔扁平苔癣的定义、原因、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后及治疗等进行了论述。[8]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