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

佛教艺术形象之一
1
3
“飞天”一词最早出处见于《洛阳伽蓝记》,此名称与今所见之石窟壁画中飞天图形同步。飞天,可以解释为“飞翔的天人”。[8]飞天中的人物,早期除有部分飞和尚外,大都为女性。飞天形象主要以壁画为主,以敦煌莫高窟最为典型。[9]此外还分布在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榆林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等。[3][4][5]
飞天形象,自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佛教始经西域传至中国,飞越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等朝代,跨越了一千多年历史,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8][10]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是飞天、飞仙不分。而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时期的飞天形象深受印度和西域飞天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11]隋代飞天变化最多,造型不一,正在探索形成一个新风格。[10]隋唐时期飞天形象达到了巅峰,不仅石窟寺院使用飞天,而且帝王寝宫也使用飞天。[12][10][13]早期的飞天形象出现在故事画中时,并没有被固定在壁画中的特定位置。[14]中国各地飞天遗迹看,飞天主要有四种艺术表现形式。绘画是飞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数最多,遍及各个地区石窟寺院之中。集大成者应属敦煌,它以单线平图、彩绘为特征。石雕则以云冈及龙门为代表,以浅浮雕为特征,原制时也敷以色彩,后经岁月而褪色。泥塑飞天以半浮雕、施重彩为特征、莫高窟437窟及金塔寺东窑尚有遗存。木雕飞天为全圆雕或半圆雕,雕后涂彩漆,以福建泉州开元寺为代表,为晚期寺院建筑装饰。[8]
飞天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结晶,展现了丰富的多元文明色彩,既有古天竺文化的影响,又包含了古代中国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审美情趣。[11][15]飞天蕴含“天人合一,和谐发展”的哲学思想,集聚着中国人的智慧,表达出古人对于自由翱翔的美好愿望。[16]对于所有艺术工作者来说,“飞天”形象是中国艺术的标志性符号,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无尽的可能。[17]

文化内涵

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