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下辖地级行政区,是中国最北部边疆。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山脉的东北坡。[3]北为黑龙江上中游水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东南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接壤;西南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毗邻;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为界。[13]大兴安岭地区总面积8.3万平方千米,其中属黑龙江省面积为6.48万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78.1%;属内蒙古自治区面积为1.82万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21.9%。[3]截至2025年,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下辖2个县1个市4个区、29个镇、10个乡、4个街道。[14]截至2023年,户籍人口378356人。[5]行署驻地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景观大道1号。[11] 大兴安岭地区,处于根河与嫩江两条地震大断裂带上,地势呈西高东低,中山系大兴安岭山脊以东为第一阶梯地,以西为第二阶梯地。境内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差较大。夏季昼长夜短,偶有北极光。冬季夜长昼短,时有奇寒。[3]境内较大河流有呼玛河、额木尔河、盘古河等,国际河流有黑龙江,省内地区间界河有嫩江。[15]大兴安岭古称大鲜卑山,[16]旧石器时代东北古族群在此繁衍生息。清朝时期,为掘金开设沿黑龙江上游左岸向西延伸到额尔古纳河畔的驿站,铺就了中国北方的黄金之路。[17]1964年置大兴安岭特区,1970年4月改设地区。1980年9月,大兴安岭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18] 大兴安岭地区建成通国境、通省际、通区域“三大通道”交通网络。公路主要有京漠国道公路、连崟[yín]至阿木尔口岸国境公路等;[19]铁路有富加铁路等运营干线4条,四等以上车站46个;航空有加格达奇机场和漠河机场两座民用机场。[12]大兴安岭地区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中国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和国内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在德尔布干和大兴安岭两个成矿带先后发现了漠河砂宝斯岩金矿、新林塔源铅锌矿等一大批大中型矿。自2014年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向“双寒”产业[a]转型,[20]建立文化旅游、矿产开发、特色林业、生态农业、中医中药、电商物流和通航服务等七个生态主导型产业。[21]2024年,大兴安岭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1亿元,比上年增长3.7%。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9.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8.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3:9.1:62.6。[22] 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依靠“神州北极”的国际化旅游品牌,形成了大北极、东、中、西、南部五个不同区域特色旅游区,以及找北探源、森林避暑、养生度假、湿地观光、冰雪体验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8]截至2023年,全区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4个;[23]有国家级保护区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12]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2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25]有北极村旅游风景区、加格达奇区寒温带植物园、松岭区百泉谷生态旅游风景区、呼玛县鹿鼎山景区、墨尔根至漠河古驿站驿道等名胜古迹;[8]鄂伦春族赞达仁和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5]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先后斩获“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中国生态康养旅游最佳目的地”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多项荣誉。[12][26][27]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