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1900年9月9日~1954年6月29日),原名汤克勤,字恩伯,以字行。浙江武义人。国民党高级将领。[1][2] 汤恩伯早年就读闽浙军讲武堂。1922年3月,汤恩伯进入东京明治大学法科,之后经陈仪引荐,1925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回国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教官、学生总队大队长。历任连长、旅长、副师长、军长等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指挥所部在南口战役中抗击日军。年底任第二十军团军团长。翌年3月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6月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先后参加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擢[zhuó]升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豫鲁苏皖边区总司令兼四省党政分会主任委员,驻守河南。在河南制造事故,欺压百姓,被人称为“水旱蝗汤”四害之一。[3][4][5][1] 1944年4月,参加豫湘桂战役中,所部溃败,受撤职留任处分。抗日战争胜利,奉命抢占沪宁地区,后任南京卫戍总司令、衢州绥靖公署主任。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京沪卫戍总司令兼第一“绥靖”区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兼首都卫戍司令”、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兼“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位。1949年8月任福建省政府主席,10月,去往台湾,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后调“总统府”战略顾问、“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1][6][4] 1954年在日本病死。后追晋陆军二级上将。[1][5][6]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