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琴师
俞伯牙,又称伯牙或伯雅,生卒年份无法考证,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春秋时著名琴师。关于伯牙的姓名,明代以前本无争议,现代《词源》一书也注称伯牙,但因流传甚广的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中则称其为“姓俞名瑞,字伯牙”,后世多称伯牙为“俞伯牙”。[1][2]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古琴名师技艺高妙,被尊为“琴仙”。世人熟知的“伯牙摔琴谢知音”故事,最早见于《列子·汤问》记载。《荀子·劝学》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mò]”的记载,喻其琴艺高超。据《琴操》《乐府解题》载,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作曲,后世传此曲为《水仙操》,据蚌埠市地方志记载《高山流水》也是他演奏过的琴曲。[1][2]
当年伯牙访贤,沿汾洪江而下,至今固镇县湖沟镇西南的下集贤村时染疾不治,葬于湖沟镇十里村北,现香山庙遗址北处。[1][2]

人物生平

俞伯牙,春秋时期楚国人,生卒年份无法考证,其鼓琴所使用的乐器为古琴(又称瑶琴、丝桐、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有“琴瑟友之”“鼓瑟鼓琴”的记载;古琴音色丰富,低音区深沉苍劲、中音区浑厚纯净、高音区清细明亮,泛音晶莹剔透,演奏手法繁复,南宋末年以来因演奏风格、师承渊源及传谱差异逐渐形成浙派、虞山派等众多琴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