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酒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
黄酒,指的是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还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风痰的作用。因雄黄酒中含有[shēn]类物质,容易引起中毒,现已不再饮用。[1][2]

起源

《清嘉录》中的《雄黄酒》一节,写明端午节要搞好环境卫生,“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又以余酒染小儿额及手足心,随洒墙壁间,以祛毒虫。宋代施宿的《嘉泰会稽志》就记载:“端午日,设蒲觞,磨雄黄酒饮之。”即使不会喝酒的居家男女,也要将雄黄酒放在唇边抿一两口。“五四”诗人朱湘的《端阳》诗曰:“这天酒里面都放雄黄,家家无老少都拿酒尝。儿童的额上画着王字,喝不完的酒洒满一房。雄黄酒不仅成为了端午节的饮品,同时还有杀虫的作用。相传屈原投江之后,一位老中医将雄黄酒倒入江里,想一次药晕鱼龙,从而保全屈原的尸体,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晕龙,人们就把这条龙拉上岸,剥了皮,抽了筋,以解除心头之恨。又用雄黄酒抹孩童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不敢伤害像屈原一样心灵纯洁的孩子们。[3][2]

功效

雄黄味辛,性温,归肝、大肠经。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的功效。主治痛肿疗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痛,疟疾。《神农本草经》说:"主寒热,鼠瘘,恶疮,[]痔,死肌,杀百毒。"《本草纲目》曰:"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痛,头风眩晕,化腹中[]血,杀劳虫[gān]虫。"临床功效主要体现在解毒、杀虫两个方面。治痛脚疗毒、蛇虫咬伤。上述功效的发挥,与雄黄病原微生物、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密切相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