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珪

后梁第二位皇帝
朱友[guī],字遥喜,生年不详,卒于后梁乾化三年二月(公元913年3月27日)。朱友珪是后梁第二位皇帝,梁太祖朱温次子,梁末帝朱友贞之兄。他是亳州(今安徽[]州)营妓的儿子。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发动叛乱弑父称帝,两年后在朱温外甥袁象先等人的叛乱中自杀,死后被废为庶人。[1]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朱友珪的母亲早先是亳州的营妓。在梁太祖朱温镇守宣武军,夺取宋州(今河南商丘)、亳州两地时,曾召唤营妓侍寝。一个月以后,太祖得知朱友珪的母亲怀孕,但由于他惧怕他的原配张皇后,就没敢将营妓带回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而是将她留在了亳州,并给予一处住宅将她安顿下来。朱友珪出生后,营妓前往报告说生下的是男孩,朱温很是高兴,于是将他取字为“遥喜”。后来营妓被接回汴州(今河南开封)。朱温登基后,朱友珪被封为郢王[yǐng wáng]。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十月,检校司徒,充任左右控鹤都指挥使,鹤军即为后梁侍卫亲军,兼管四蕃将军。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充任诸军都虞候[2]

杀父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