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业

唐朝将领
李嗣业(?-759年),字嗣业,唐朝将领。京兆高陵(今属陕西西安)人,身高七尺,力气非常大,被人称之为“神通大将”。[1][2][3]
李嗣业早年跟随安西都护来曜讨伐十姓苏禄,因功被封为昭武校尉。李嗣业随后因作战骁勇,升任中郎将[1][2][3]天宝七年(748年),李嗣业跟随高仙芝讨伐勃律国,李嗣业表现突出,战后被封为右威卫将军。之后又同高仙芝讨平石国和突骑施人,任跳荡先锋。此后石国王子联合大食军队讨伐唐军,高仙芝兵败,李嗣业开辟逃亡通道,并独自断后接应残兵,因功被封为右金吾大将军,留任疏勒镇使。[1][2][4]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反叛,李嗣业奉命率军支援。在收复两京的战斗中,李嗣业身先士卒屡立战功,被授予卫尉卿等官爵。此后李嗣业继续同叛军交战,夺回卫州(今属河南卫辉)。之后李嗣业同郭子仪等人围攻相州时,李嗣业因箭伤未愈便出战,导致伤口崩裂而死。唐肃宗李亨赐他谥号“忠勇”,并追赠他为武威郡王,并安排十户人家扫墓[1][2][5][6][7]
唐肃宗李亨评价李嗣业:“植操沉厚,秉心忠烈,怀干时之勇略,有[kān]难之远谋”,称赞他为人骁勇,屡立功勋。[2]宋代文人欧阳修宋祁在《新唐书》中评价李嗣业:“为人忠毅忧国,不计居产”,对他的行为与品格予以赞赏。[1]

人物生平

投身军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