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快懂百科
牡丹(Paeonia × suffruticosa Andrews)[2],又称洛阳花、富贵花、木芍药、鼠姑、鹿韭、白茸、百雨金、谷雨花等[1],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落叶灌木[3],中国特产花卉[4],中国多地均有栽培,并为多国引种[3]。牡丹喜欢温和凉爽、阳光充足的地方,喜干燥,较耐寒,怕酷暑,惧大风,忌湿热,忌涝[5][6],对土壤要求不高,土壤pH中性左右即可生长[7]。寿命可达50~100年,年周期的变化有较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之分[8]。 牡丹茎高达2米,分枝短粗;叶常为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3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或具白粉,侧生小叶。花单生枝顶,苞片5,萼片5,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红紫或粉红色至白色,倒卵形;心皮5,生密柔毛。果实呈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3] 牡丹花朵美丽,花色丰富,是世界著名花卉之一,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 、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富含营养,牡丹花瓣可以做成各种食物,还可将牡丹制作酒类、茶类、饮料等[9]。据《中药大辞典》记载,牡丹有一定药用价值,牡丹皮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1],牡丹花可治月经不调和腹痛[1]。 命名来源
李时珍谓:“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10]。”最早对中国牡丹进行植物学分类的是英国科学家H.Andrews,他于1804年发表了最早的牡丹拉丁学名[11],Andrews将双粉红花的中央平原品种命名为P. suffruticosa,双粉红花的中部平原和日本品种被带到西方后,也被划分到了该品种[12]。Andrews认为经过长期栽培和人工选育,牡丹栽培品种和野生原种的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异,确定了牡丹栽培种的拉丁学名Andrews,并将此拉丁学名视作栽培品种的总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