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教育部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1
4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又名“强基计划”,是教育部自2020年起开展的高等教育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1]
2020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1月14日起在36所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1]2022年3月,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高校加入强基计划。[2]2025年强基计划扩招至250个专业,由传统基础学科逐渐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交叉学科转变,报名人次超过100万人次。[3]截至2025年6月,“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共39所,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历史、哲学、古文字学基础医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招生。[4]
实施强基计划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该计划主要是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主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1]

历史背景

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但自主招生也面临了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5]。于是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和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且从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