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方平

清代蒲松龄所著短篇小说
《席方平》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讲述了席方平含冤从阴间告到天上仍旧不得伸张的悲惨境况。故事中,诚朴的席廉因得罪富贵羊某,为羊某死后贿嘱阴司搒掠而死。死后,羊又嘱冥间狱吏不断凌虐席廉。席廉托梦其子方平,方平愤怒,魂赴冥府为父鸣冤。但上自冥王,下至城隍,尽为羊某买通,致使席方平备受酷刑,负屈莫伸。但席方平不顾一次又一次的杖笞、火床、锯体等严刑的加害,不顾“千金之产,期颐之寿”的诱惑,百折不挠,毫无反悔,最后终于因灌口二郎秉公执法,使得冤屈得以伸张。小说通过席方平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君主专制下的封建社会暗无天日的黑暗现实,同时歌颂了席方平勇往直前、顽强刚毅、不畏强暴和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体现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意志和蕴藏的正义力量。小说情节离奇,通过幻想,曲折地反映现实,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将人物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进行刻画,并紧紧围绕情节的逐步展开,相应地为人物设置了极其重要的环境,做到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文章结构完整严谨,首尾相衔,冲突尖锐,高潮迭涌。

作品原文

引子

席方平,东安人。其父名廉,性戆拙。因与里中富室羊姓有郤,羊先死;数年,廉病垂危,谓人曰:“羊某今贿嘱冥使搒我矣。”俄而身赤肿,号呼遂死,席惨[]不食,曰:“我父朴讷,今见凌于强鬼;我将赴地下,代伸冤气耳。”自此不复言,时坐时立,状类痴,盖魂已离舍矣。
席觉:初出门,莫知所往,但见路有行人,便问城邑。少选,入城。其父已收狱中。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便谓:“狱吏悉受[qiú]嘱,日夜掠,胫股摧残甚矣!”席怒,大骂狱吏:“父如有罪,自有王章,岂汝等死魅所能操耶!”遂出,抽笔为词。值城隍早衙,喊冤以投。羊惧,内外贿通,始出质理。城隍以所告无据,颇不直席。席忿气无所复伸,冥行百余里,至郡,以官役私状,告诸郡司。迟之半月,始得质理。郡司扑席,仍批城隍复案。席至邑,备受械梏,惨冤不能自舒。城隍恐其再讼,遣役押送归家。役至门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