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

美国传教士、燕京大学创始人
1
4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6月24日~1962年9月19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天水堂教士住宅(今杭州下城区耶稣堂弄),苏格兰裔美国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4][1]
1876年6月,司徒雷登的父母在杭州传教时生下了司徒雷登。在司徒雷登11岁时,他随父母回美国,此后便寄宿在美国姨母家,开始了求学生涯。1904年,司徒雷登与艾琳·罗德(Aline Rodd)结婚,并决定成为一名海外传教士,同年,司徒雷登奉派带着妻子回杭州传教,[6]并参与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司徒雷登受邀任南京金陵神学院希腊文教授。辛亥革命期间,司徒雷登受邀任美国联合通讯社记者,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1946年受马歇尔推荐,司徒雷登任美国驻华大使,负责协调共产党、国民党跟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一生中在中国生活了半个世纪。国共关系破裂后,他加入“扶蒋反共”阵营。1949年8月,司徒雷登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华盛顿,在那里度过晚年。 去世之前,他留下遗言,希望与先他逝去的妻子同葬于燕京大学,但这个遗愿没有实现。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安放于杭州半山安贤园。[5][7][8]
司徒雷登在20世纪初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2]1923年,他获得中国政府授予的三等嘉禾奖。[5]1946年7月11日,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同年,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9]解放战争后,他被视为美帝国主义的象征。[10]如今,他正以日渐多元、清晰的形象重回中国。[11]

人物生平

人生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