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祝同

国民党将领
1
4
顾祝同(1893年1月9日-1987年1月17日),字墨三,江苏安东(今涟水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抗战时历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抗战结束后升任国防部陆军总司令,兼任防务部门参谋总长,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1][2]
顾祝同父亲早逝,幼年勤奋好学。辛亥武昌首义,陆军小学停课,顾祝同在镇江参加北伐军先遣支队。之后,进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历任连长、司令部副官、副营长,后因病脱离军队。1921年底,顾祝同到桂林参加孙中山发动的北伐战争,遇保定军校校友蒋介石,得推荐在粤军许崇智部任副官兼军士教导队区队长,旋奉派至赣军总部任联络参谋,年底任东路讨贼军总部副官长。1924年调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刘杨叛乱和两次东征。1925年8月起,他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二团团附、第三师参谋长、第三师副师长。[6][7][1][2]
1926年,顾祝同参加北伐,晋升师长、军长。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兼任洛阳行营主任。1931年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江苏省主席。1933年任湘鄂赣粤闽五省“剿匪”军北路总司令,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后任南昌绥靖公署主任。1935年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衔,调任重庆行营主任。1936年兼任贵州省主席。1937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941年发动皖南事变。1945年5月,连选为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调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陆军总司令。[1][2]
解放战争中,顾祝同坐镇徐州,亲自指挥的淮海战役以国民党的完败而告终。1949年底,顾祝同去台湾后任“国防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和“台北市江苏同乡会名誉理事长”等职。1954年7月,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之后历任“国防会议”秘书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等职。1987年1月17在台北病逝。[1][2]
顾祝同于1981年出版了《墨三九十自述》,记述了自己九十年的过往经历。学者高秋萍在评价顾祝同:“顾祝同在国民党军政界,被认为是精通军事,善于打仗的一员战将,被蒋介石倚为干城。”[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