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钱

中国古铜币名
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一种铜制货币。五铢钱制,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 开始,至元鼎四年( 前113年) 正式确立,最后于唐武德四年(621年) 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钱,通行七百多年之久。五铢钱奠定了中国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五铢钱制从两汉时期的鼎盛时期,经由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演变,逐渐衰落,到隋唐时期终结。[2][3][4]
五铢钱设计为外圆内方,古代用来象征天圆地方。在钱币上铸出“五铢”字样。其中铢的含义是一种古代的计量单位,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所以五铢钱非轻。最早开始铸造五铢钱货币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五铢二篆字铸于方孔两侧,一般是左侧为铢,右侧为五,一般为4克左右,直径为2.5厘米大小,厚度为0.12厘米,模仿了秦朝的钱币形状,采用圆形方孔设计,通过历史的演变,成为大小适中的钱币。这种货币制度,从汉武帝元狩五年至西汉末年一直在使用。[4]
在中国东汉、西汉、魏、蜀汉南齐北魏和隋都有使用五铢钱货币,每个朝代钱币的重量和大小都不同,一直到唐朝武德四年被废止使用,但废旧的五铢钱仍然在民间流通。五铢钱货币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久、使用数量较多的钱币。[4]后世方孔圆形的钱币设计,也受到五铢钱的影响。五铢钱做工精良,铜质均匀,文字设计巧妙,很多设计采用了战国时期环钱和刀币的设计思想,通过边缘的突起,有效保护钱币文字不受到磨损,同时增加了牢度。从此,古代钱币的边缘突起设计就形成固定模式。[4]
五铢钱币是古代钱币改革的代表,钱币轻重和大小都比较适中。在五铢钱币出现以前,货币都是大小不一,大的钱币如刀一样大,小的钱币如豌豆一样小,携带和计算都非常不便。五铢钱货币也是劳动人民通过生活劳动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能够在古代长期流行和使用。金五铢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金质钱币,是中国金钱币的始祖。[4]

发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