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二十四节气之一
1
2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逸周书·时训解》中记载了“小寒”这一节气的物候现象。在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趋于定型[4]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了小寒的具体时间范围和天文现象。到了元明清,人们对于小寒的记载更为精确,并记录了相关的物候、气温等情况,并沿用至今。[5][6]
小寒时节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一般从1月5-7日开始,此时太阳直射点南半球并逐渐向赤道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3]在古人的记载中,这一天北斗七星的斗柄会指向北方的癸方位或者戊方位,在《汉书·律历志》和《后汉书·律历志》中也记载了小寒期间二十八宿的运动轨迹,如“婺女八度”“娄六半强退一,氐七少弱退二”等,并由于朝代不同,记载略有出入。[4]小寒季节有“三候”,一候为雁北乡,二候为鹊始巢,三候为雉始鸲,即大雁开始从南方向北迁徙,喜鹊开始筑巢,雉鸡开始求偶。[7]同时古人也认为,小寒三候反常不是什么好兆头。[6]
小寒节气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北方地区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因此也有“大寒不寒小寒寒”的说法,而南方地区一年中温度最低的时节一般在一月下旬,因此南方一般大寒比小寒更冷。[8]总体上,小寒时北方地区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南方地区气温同样会明显下降,并且可能出现冻雨。同时小寒期间也会出现“三白”这一气候特点,即夜晚结霜、水结冰、天下大雪。在小寒期间,北方地区农民会进行歇冬,为来年开春播种做好准备;南方地区会给作物追施冬肥,并做好防寒防冻等工作。[3][2]
在小寒当天,人们会进行探梅赏梅、冰嬉、腊祭、准备年货等活动,在外的游子也会准备回家过年。[2]这个节气尤其要注重起居、运动、饮食、情绪和房事方面的养生,早睡晚起,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养肾防寒,勤晒太阳。[9]在小寒时节,人们会进行“数九”的活动来等待春天到来,同时编[zuǎn]了许多谚语对小寒的物候、农业、天气等情况进行记录,诸多的诗人如元稹杜甫黄庭坚等也在小寒期间有感而发,写下了许多经典诗词曲赋,并流传至今。[10][2]

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