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鳗

小杆目醋线科醋线虫属的动物
醋鳗(Turbatrix aceti[1],又名醋线虫,是醋线科醋线虫属的一种线虫类动物。[5]以细菌和酵母为食[6],生活于醋酸和发酵液内,亦曾在人的阴道尿道中发现,人体感染可能是由于用醋酸灌洗阴道所致。[5]醋鳗的身体呈线形,头部和身体一般粗,尾部细窄,从侧面看它的外观和鳗鱼相似,在食醋中像鳗鱼一样游来游去,因此起名为醋鳗。[4][7]醋鳗对食醋的生产有一定危害,可使醋酸的生成速度降低、产量减少、出品率降低。[8]另一方面,醋鳗是极好的鱼类饵料,特别适合用来喂食刚出生的小鱼。[7]
醋鳗呈灰白色,体呈长圆柱形,后端稍细,[5]雌雄异体,雌虫为1.5~2×0.04毫米,雄虫为1.0×0.03毫米,[4][9]拥有完整的消化器官。[6]醋鳗生活在pH值3.5~8之间的环境中,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7~29℃,最高为34℃。醋鳗为胎生,受胎的雌虫8日之内可生出45个幼虫,幼虫4周之后再开始繁衍,生存期约一年,[10]并且这种循环需要全程在酸介质中完成。醋鳗属好氧生物,常聚集于液体表面,或容器内壁附近的液面。[9][6]
防治醋鳗应以预防为主,如加强酿造用水的化验,进行热处理,对容器进行日光暴晒等。[2]被醋鳗污染的食醋若无特殊异味,对其进行超声波杀虫或加热杀虫处理,再过滤除去尸体后仍可食用。[4]但若被污染的食醋已产生特殊异味,说明其质量明显下降,则应废弃。[9]

发现与命名

醋鳗于1783年被丹麦自然学家穆勒(Müller)发现于人的尿液中,属假寄生。生活于醋酸和发酵液内,亦曾在人的阴道和尿道中发现,人体感染可能是由于用醋酸灌洗阴道所致。[5]在中国,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者沈守训和谢树德海于1981年在山西省侯马市米醋中发现醋鳗。[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