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

源于中国内蒙古的典型草原马种
1
4
蒙古马是全球历史较为悠久的马种之一,属于典型草原马种。身体体型不大,平均肩高约为120-135厘米,平均体重约为267-370千克。头大而前额较宽,躯体较为粗壮,且粗糙结实,胸廓亦较为深长,四肢强壮,短而有力,关节牢固,肌腱发达。[3]背毛浓密,毛色种类复杂,以青色[liú]色和黑色者为多,白斑极少。[1][4]
蒙古马耐劳,不怕严寒,能适应较为粗放的饲养条件,生命力较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原产于内蒙古草原,在前苏联和蒙古国部分地区也被引进,存在大规模饲养。另外,其在中国广泛饲养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及华北西北地区等。[3]
蒙古马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马,有较为宽泛的对不同环境和工作的适应能力。[5]亦可产奶及肉用。[1]经过调教驯练的蒙古马,在战斗中不易受惊,作战时较为勇猛顽强,历来是一种较为优秀的军马。[3]202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6]

驯养历史

蒙古马是全球历史较为悠久的马种之一。居住在中国北方的先民在4000-5000年前即已经驯化了马。从中国战国时期起,匈奴地区的蒙古马就开始为世人所熟知。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在白登被冒顿单于的骑兵围困。汉匈战争汉军缴获了大量蒙古马,并启用匈奴王子作为汉朝的马监,民间养马业自此开始迅速发展。西晋以后各民族南下,也将蒙古马带入中原。唐代典籍中描述的延陀马同罗马和普度马特征和蒙古马较为相似,宋代的契丹马即为蒙古马。成吉思汗的优良骑兵队就是由蒙古马组成,元代更是为蒙古马划定了广阔的牧马地。明朝在北部边境地区广设马市清朝全盛期养马达4万匹。由于历代各朝对养马业的重视,使蒙古马的种群得以迅速发展,广泛分布到中国北方各地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