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蛸

章鱼科双章鱼属下的一个种
短蛸()是八腕目蛸科蛸属动物,俗称短蛸[2][5]。由于短蛸产出的卵子如大米粒,所以被称为短蛸[11]。短蛸个体较小,胴部为卵圆形,全长可达27厘米[12],已知的成年短蛸的胴长最大为80毫米[7]。短蛸通体黄褐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较浅,体表长有许多圆形颗粒,在第2对和第3对腕之间各长有一个大金圈[7][12]。短蛸共长有4对腕,腕长相近,每只腕上长有两排吸盘,其中,雄蛸右侧第3腕为其生殖器[2][7][13]
短蛸在日本群岛海域和中国沿海均有分布[6][7]。短蛸喜欢底栖[2],其生活的最适水温在12~13℃,栖息的最适盐度在31.7左右,在离岸60~90km处的27~32m的水深处短蛸资源密度最大[6]。短蛸主要取食虾、蟹、贝类和底栖鱼类[8],具有洗刷赃物[14]和自相残杀的习性[15]
短蛸的寿命在1年左右[11]。在10月份,短蛸亲体会完成交配,完成交配的短蛸会集中在4月[11]以产卵的方式繁殖出下一代[13],经过1到2个月后幼体会破膜孵化,幼体在再经过半年就可长为成体[2]。雄蛸会在雌蛸产卵前死去,雌蛸则会在卵孵化后死去[13]
短蛸由于其肉质鲜美、可入药[16]、富含精氨酸、生长迅速等优良特性,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海洋经济生物,常被作为名优海产品,出口日本朝鲜意大利[17][11]。同时,为了解决短蛸由于过度捕捞而导致资源衰退的问题,中国将短蛸列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中主要保护对象,并对短蛸进行了大规模人工繁育养殖[18][19]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