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德文:Deutsch;英文:German)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5],其标准形式被称为标准德语(Standard Deutsch),是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比利时、卢森堡和意大利的博尔扎诺自治省的官方语言,用拉丁字母书写。[2] 德语缘起于日耳曼语,大约产生于公元3世纪,因为部落迁徙逐渐与其他日耳曼语言区别开来,形成德语的雏形。[6]公元6-11世纪,德语吸收拉丁语在德语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历史上是第一个相对通用的德语书写语言。元11世纪中期至13世纪中期,德国的同意的进程促进了德语的统一及发展,德语文学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诞生。16世纪,马丁·路德为了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一种方言,为德语的统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路德圣经》所使用的德语方言,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成为后来标准德语的基础。[7]17世纪以后,德语的发展开始进入规范成熟期,大型的德语词典在这一时期出版,进一步推动了德语书写的规范化。20世纪以后德语吸收英语,形成现在通用的现代德语。[8] 德语是世界大国语言之一,使用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3%,同时也是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语言。据Ethnologue估计,截止2020年,德语使用者的总数将达到1.75-2.2亿,其中超过7500万是母语使用者。[2][9]
名称由来
大约公元前2000年,"德语"(deutsch)这个词以拉丁文形式出现。拉丁语的这个词纯粹是一个日耳曼语借词,源于日耳曼语 theudo ( das Volk 人民),形容词为 theudiskaz ,意为"属于人民的","种族的"。公元786年,罗马教皇的使节乔治·冯·奥斯提亚向教皇哈德里亚恩一世汇报在英国召开的两次宗教大会的情况,在召开第二次大会时,他让人宣读了第一次大会的一些决议,而且既用拉丁语,也用民间语言宣读,好使大家都明白。这就是出现" deutsch "这个词的最早原始证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