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画( Freehand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是用简练开阔的手法绘写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自然生物的一种绘画形式,创作主体为文人,是花鸟画的一种。花鸟画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画法,写意即是指通过“写”的笔墨技法、意境来反映花鸟本质因素的“意象”造型[8][9][10][11]。 花鸟画最早出现是在新石器时期彩陶上的花木鱼纹等装饰性图画[7]。汉代出土的画像砖上的鸟禽及花草体现出早期中国写意花鸟画传神的意象情趣[12]。直至唐末时期“花鸟”才相对独立于“花竹翎[líng]毛”、“禽兽草虫”、“蔬果药草”等绘画题材,分立于不同的条目[13]。五代时期,黄筌和徐熙画派促进了花鸟画色彩和技法的进步[14]。宋代,“花鸟”已和“人物”、“山水”共同成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内容[15]。梅兰竹菊成为画家们常用的素材,画家们追求用写生的方式体现花鸟画的生动性[7]。元代继承发展了宋代“画意”之思想,明确提出了“写逸气”[16],画家赵孟頫主张“以书入画”,为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变化奠定了基础[17]。明清写意花鸟画发展早期,写意花鸟画领域因沈周和唐寅而得以初步开拓。后以陈淳的写意花鸟画为基础,徐渭将其发展到新高度,促使写意花鸟画进入到成熟阶段[18]。晚清时期,出现了“海派”风格,他们对传统的写意花鸟画风格进行了改革,他们技法灵活,色彩丰富,对近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7] 花鸟画“写意”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形似”与“写意”的审美联系,在简练概括的画出花鸟的形态同时表达出作者强烈的个人情感,体现出当时的人文精神与审美理想并影响后世的审美追求。[19]写意花鸟画的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有徐熙《雪竹图》、赵孟頫《桃枝松鼠图》、徐渭《清荷》等[7]。 名称由来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20]。就艺术风格和技法表现而言,中国花鸟画可以大致区分为写意花鸟画以及工笔花鸟画两种[21],其表现技巧、创作思路、画面效果有很大不同[22]。中国写意花鸟画是以“写意”为核心,以“情”为灵魂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够通过笔墨传达出来,形成“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23]。而工笔画更注重于线条的勾勒和细节的表现[24]。从“意写观”的角度来看,写意花鸟与工笔花鸟在“写”的层面存在差异,但是在“意”的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花鸟画整体的意象比较统一,通过画面中的意象和意境体现出画家的精神境界[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