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morphine)属于菲类生物碱,由德国学者Sertürner于1803年首次从阿片中分离出来,以希腊梦神Morpheus的名字命名,其化学结构于1902年确定,基本骨架是以A、B、C、D环构成的氢化菲核,[1]为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2]
吗啡可通过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5]、椎管内注射等[1]途径给药。其口服常释剂型、缓释控释剂型及注射剂医保类型为甲类,口服液体剂与栓剂则为乙类。[4]
19世纪时,吗啡被医生作为“万能药”使用,皮下注射器发明后,吗啡成瘾性被发现。1912年,《海牙国际鸦片公约》的签订,标志着全球公开使用鸦片药物的时代就此结束。[8]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