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柄牛肝菌(学名:Boletus erythropus Krombh.),别名见手青,为牛肝菌科(Boletaceae)牛肝菌属(Boletus)真菌[1]。其在中国、日本,欧洲及北美地区均有分布[4],常生长于落叶林或针叶林地上,喜酸性土壤[3]。 红柄牛肝菌菌盖表面平滑或偶有网状纹路;菌肉黄色,受伤时变为蓝色;菌柄实心,先端渐尖,基部附有白色根状茎;菌管黄色,受伤变蓝,在菌柄周围具有凹陷;孢子亚纺锤形至近椭圆形,淡黄色,光滑,孢子印为橄榄棕色[5][4][3]。 红柄牛肝菌为食用菌,但生吃或未煮熟时食用会引起胃部不适,产生中毒情况[6][7]。
命名和分类
1796年,德国真菌学家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佩尔松(Christiaan Hendrik Persoon)对红柄牛肝菌(Boletus erythropus)进行了描述,其具体名称源于希腊语“ερυθρος”(译为红色)和“ πους”(译为杆)[8],指的是红柄牛肝菌的红色杆状菌柄。在之后的200年左右时间里,这个名称被广泛应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