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凉山-抖音百科
大凉山(英文名:Daliang Mount)身处横断山脉之中,是大雪山的支脉,位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北起大渡河,南到金沙江,主要包括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乐山市南部以及宜宾市西部。[1][6][9]大凉山由分水岭、茶条山和五指山组成,黄茅埂为大小凉山的天然分界,黄茅埂以西,安宁河以东的地区称为大凉山。大凉山面积达六万多平方千米,南北纵贯数百千米,东西宽约100余千米,海拔2000∼2500米。大凉山因海拔高、天气寒冷得名,在彝语中称“谷虖[hū]”,意为“高寒”。[10][6][2][11][12] 大凉山的形成原因是一系列强烈东西向挤压的褶皱断裂组成的南北向褶断群,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大凉山曾经历过多次隆起,有多期岩浆活动和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一系列南北向的次级地穹隆起和断陷盆地。[13][14]大凉山属川 滇南北构造带的凉山褶皱带,多为断陷盆地。[15]大凉山因境内山川相间,地质结构复杂,形成河谷亚热带、山地温带、山地凉温带和高山寒带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0℃~20℃。[3]大凉山为 中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交替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东西动物区系不同,大凉山动物区系以亚热带农田动物群为主,并有不少特产种类如树鼩、北鲵[ní],还有大熊猫在区内出没。[16][17] 大凉山自古以来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进行管理。[18]目前为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中国最后消除奴隶制的地区之一。[19]大凉山区内有48个A级国有景区景点,以及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1] 命名
凉山因海拔颇高,天气寒冷得名,在《四川通志·舆地志》中对其有“群峰嵯峨,四时多寒”的记载。[5][22]凉山在彝语中称“谷虖”,意为“高寒”。而彝人则常常称之为“尼木”,“尼”是古彝语中的民族自称,“木”乃“地方”之意,“尼木”即“彝地”,是诺苏彝人的世居之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