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耀庭

中国太监
孙耀庭,天津静海县人,[1]中国最后一个太监,[3]小名留金[1],后经私塾先生傅文波起名为耀庭,[4]其在入宫做太监之时,又经端康太妃赐名春寿。[5]
孙耀庭出身于社会底层,父亲靠给地主扛活为生。[1]1909年,看到临村的太监小德张衣锦还乡,出于想要出人头地的本能,年仅七岁的孙耀庭也萌生了要做太监的想法。[6]后来孙耀庭一家因为得罪了地主尚步瀛而惨遭欺负,父亲孙怀宝被关押数月。[7]孙耀庭父子两咽不下这口冤气,为了报仇自己给自己净了身,以待日后自己也能像小德张那样出人投地后为父报仇。[8]但是清朝的灭亡阻断了孙耀庭入京当差的想法。[9]而后,孙耀庭跟着两位姓傅的塾师读了四年书,[4]然而孙耀庭一家刚过了一段平静日子,就再次遭到地主尚步瀛的陷害,孙耀庭的父兄都因此而入狱。[10]孙家走投无路之时,孙母听说宣统皇帝溥仪想要复辟,于是抱着能活一个是一个的想法托人将孙耀庭带去北京当差。[10]在京城,孙耀庭先是在溥仪的叔叔载涛府上办事[11],而后靠着宫里太监的举荐得以入宫当差[5]。入宫之后的孙耀庭凭借自己的聪明与机灵深得“主子们”的赏识,[5]没多久就进入戏班[12],而后又由戏班转入司坊[13],最后再被调到“皇后”婉容的名下当差[14]。后来孙耀庭因为建福宫的大火而被溥仪裁撤出宫,[14]但没多久又被召入宫中继续服侍婉容[15]。1924年,随着溥仪被赶出宫,孙耀庭也彻底结束了自己的宫廷当差生涯,重新回家的孙耀庭却因自己太监的身份而在家乡显得格格不入,于是只得再次入京。此后,孙耀庭先后于北京兴隆寺广化寺生活。[16]直到新中国成立,孙耀庭重新参加工作,并得以安享晚年。最后于1996年,孙耀庭于广化寺去世,享年94岁。[2]
孙耀庭身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监,同时也是晚清宫廷历史的特殊目击者,其晚年,通过口述过往轶事的方式将自己特殊的人生经历进行记录并保存,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其口述的内容被编录整理成《末代太监秘闻孙耀庭》一书。书中详细而具体地记录了以孙耀庭为代表的一批晚清太监的宫中生涯和人生际遇,并涉及到林林总总与太监密切相关的清宫掌故秘闻。此书在孙耀庭尚在世时出版,孙本人在书前“自序”中自称“可以作为信史来读”。其对系统地研究中国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宦官制度与历史意义重大。[3][17]

人物生平

出身底层,生活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