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围城战

二战中德国对苏联城市列宁格勒实行的包围战
列宁格勒围城战(俄文: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4]德文:Leningrader Blockade[5])也被称为列宁格勒战役、列宁格勒保卫战,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苏联城市列宁格勒实行的包围战[6][7]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a]兵分三路对苏联进行闪电战,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德国北部集团军群以赫普纳装甲集群为先锋,快速粉碎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势力,继而沿波罗的海沿岸-列宁格勒方向推进。而芬兰集团军群则越过拉多加湖奥涅加湖之间的地带,从列宁格勒的北部发起进攻。战争爆发后的不到三个月,北部集团军群与芬兰集团军群完成战略任务,切断列宁格勒与外界的联系,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合围。
1941年9月,德国发动对列宁格勒的攻城战,在苏军击退德军的数次进攻后,希特勒调离北部集团军群部分精锐,对列宁格勒转攻为困,由此,德军展开了对列宁格勒近900天的封锁与炮击。1943年1月12日,苏军发动“火花行动”,将战线推到了西尼亚维诺以北的同时快速构建运输线,初步突破德军封锁。1944年1月14日,苏联集结优势兵力向列宁格勒地区的德军反扑,1944年1月27日解除列宁格勒的封锁,8月10日将德芬两国军队彻底驱逐出列宁格勒州[8][9][10]
在这场长达900天的包围战中,苏联方面损失军民合计160万—200万,德军损失50余万士兵。期间,列宁格勒的大量基础设施被破坏,城外的历史古迹被德军洗劫后摧毁,由战争引发的饥荒造成了最多100万平民的死亡,城内的老鼠、宠物被吃完后,饥饿的难民出现“吃尸体”的情况。[11]

战前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