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一帝国(法文:Premier Empire français,1804年-1815年)是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 即拿破仑一世)建立的君主专政制国家,也称拿破仑帝国。 18世纪末,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反抗封建专制的斗争日益强烈。[1][2]1789年6月17日,国民议会成立之后,法国人民与以国王路易十六为代表的权贵阶级矛盾愈加尖锐。同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经过一系列斗争,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君主制的议案,于1792年9月22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3][4][5]之后,法国逐渐陷入了内乱和动荡。1799年,革命军军官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发动政变,并最终掌握了政权。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Constitution de l'an XII)颁布,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取代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称帝,成为法国人民的皇帝(L'Empereur des Français),结束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府的统治。[6][7][8]拿破仑称帝后对外多次打败了欧洲各国组成的反法同盟军队,包括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葡萄牙等国。在19世纪帝国全盛时期,帝国本土包括今天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莱茵河左岸、意大利部分领土,在欧洲形成重要影响。[9][10]1812年6月,拿破仑率领军队远征俄国,最终以失利告终,这一战役成为帝国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同年12月,拿破仑秘密离开在俄罗斯风雪中艰难撤退的军队,依靠雪橇和马车穿越欧洲到达了巴黎,组建了一支新军。但是新军缺乏训练,随他征战多年的许多优秀军官又在西班牙和俄罗斯的战争中大批伤亡。[11]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建立,双方在莱比锡决战,结果法军失败。1814年,联军进入巴黎,结束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再次崛起,恢复统治,史称百日王朝。6月18日,双方在滑铁卢决战,最终拿破仑失败。6月22日,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至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孤岛。[12][13]1821年5月5日,拿破仑逝世,时年52岁。[6][14][15]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政治制度由拿破仑一世所创立,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帝国的建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给欧洲带来了重要变革和影响。帝国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重视发展科学教育,对欧洲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期间颁布的《拿破仑法典》,维护了人民的权利,成为现代法律的基础之一。同时,帝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法国和其他国家人民造成了灾难,阻碍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16][17]学者吕一民在《法国通史》中评价“拿破仑既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给法国造成了惨重的灾难。”[16] 建立背景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