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1
4
灵渠,又名“湘桂运河”“兴安运河”,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并称为中国最古老的三大水利工程[3][6]它被赞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7]
灵渠开凿于公元前219年的秦代,在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全长37.4千米,为秦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3][7]灵渠从兴安县东南2.5千米的分水塘起,分南北两渠,北渠长4千米通湘江,南渠长30千米通大溶江下至漓江。南渠起点分水塘海拔215米,终点大溶江海拔183米,落差32米,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4][7]灵渠的主要工程有[huá]嘴,分水坝(即大、小天平),渠道(南渠、北渠)、秦堤、泄水坝(即泄水天平)和陡门(即船闸)、堰坝等。[4]民国31年(公元1942年),灵渠被辟为风景区,现灵渠景区范围几乎包含全部的灵渠工程,景区主要景点有美龄亭、状元桥、古树吞碑、四贤祠、飞来石、马嘶桥万里桥接龙桥、娘娘桥。[1][5][8]
灵渠经过历代维护和修缮,如今依旧具备通航功能,继续发挥着灌溉、排洪、生态补水、文化旅游等作用。[9]1988年,国务院公布灵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018年,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9]

命名

灵渠名称来源于漓江上游的零水。最初它被称为秦凿渠,又名湘桂运河、兴安运河、零渠,唐代以后改为灵渠,清代也曾被称为陡河,如今被称为灵渠。[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