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5]),男,出生于福建福州,汉族,无党派人士,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生前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6][1][3]陈景润1950年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1953年秋提前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第四中学工作。在厦门大学期间,陈景润完成了论文“塔里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在对垒素数论中的结果。1955年2月,调回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陈景润前往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77年,陈景润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7]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因病于北京逝世。[8][9][4][10] 陈景润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包括华林问题、球内整点和圆内整点问题、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题、小区间中殆素数分布问题、三素数定理中的常数估计、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问题等。20世纪50年代,陈景润对高斯圆内格点、球内格点、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作了重要改进,60年代,对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研究。1972年,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1+2”,1973年,《中国科学》发表了他的证明全文,这一消息震撼了国内外数学界,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3][4][11]
陈景润因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华罗庚奖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了“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先后出版了《初等数论Ⅰ》等六本著作。[12][13][3][1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