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
一种具有巨大容积、陡峭且圈闭的喀斯特地貌
创建同名条目
条目
历史版本
编辑
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概括来说天坑是指由于水不断侵蚀固体基岩,使地表发生塌陷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深坑,它是一种特大型喀斯特地形
[4]
。
天坑由坑口、崖壁、坑底等构成。天坑平面呈次圆形、卵形或短柱形,整体呈现深陷的井状或桶状轮廓等空间与形态特征
[5]
。对于天坑的分类,中国内外主要采用3种方法,即用形态学方法、成因方法和发生演化方法对天坑进行分类
[1]
。
截至2024年6月,全球已确认的天坑数量超 过300个,其中有270多个分布在中国。中国天坑主要集中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重庆市、湖北省、云南省、四川省和陕西省
[6]
[7]
。截止2020年国外天坑共计28个,包括超级天坑10个,其中8个退化天坑及2个完整天坑
[8]
。国外的知名天坑主要分布于
巴布亚新几内亚
的
新不列颠岛
纳卡奈和穆勒岩溶高原、
马达加斯加
,
马来西亚
,欧洲第纳尔岩溶区的
斯洛文尼亚
、
克罗地亚
和
意大利
,以及
中美洲
和
南美洲
的
墨西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