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豆

锦葵科常绿乔木可可的种子
可可豆(cacoa beans)是锦葵科(Malvaceae)可可属(Theobroma)植物可可(学名Theobroma cacao)的种子发酵、干燥处理后得到的产物。可可(cocoa)一词来自西班牙语单词“cacao”,18世纪初,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正式命名可可为Theobroma cacao,Theobroma意为“神的食物”,源于希腊语“theo(神)”和“broma(食物)”。可可原产于亚马逊雨林,其种植历史超过二千多年,广泛分布于赤道两侧的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雨林中,在中国可可主要栽培于海南台湾两省。可可喜生于温暖和湿润的气候和富于有机质的冲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2][3][4][5][6][1]
可可核果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有10条纵沟,初为淡绿色,后变为深黄色或近于红色,干燥后为褐色;每室有种子12-14个;种子卵形,稍呈压扁状,子叶肥厚,无胚乳[6]
可可与咖啡、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可可豆有三个主要品种即佛拉斯特罗(Forastero)、克里奥罗(Criollo)和特立尼达(Trinitario)。可可豆富含油脂(可可脂)、蛋白质、纤维、多酚等成分,是制作巧克力糕点、糖果等食品的重要原料,被誉为“巧克力之母”。据国际可可组织(ICCO)统计,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9月30日全球可可总产量为522余万吨,其中非洲占77.4%,美州占17.8%,亚太地区占4.8%,在可可产业链与贸易链全球布局背景下,发达国家占据可可产品出口市场30%以上份额。[7][8][4][9][10][11]
根据中国药用典籍《生药学讲义》记载,可可豆含有可可碱、可可豆脂和少量咖啡因,其味甘、性平、无毒,有强壮利尿的功效。[12]西班牙学者研究表明可可豆还可以作为药物辅助治疗。[13]

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