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白旗

清代八旗之一
1
4
正白旗是清代八旗之一,属上三旗,旗帜是纯白底色的龙纹旗。[2]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将额真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3][4]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确立八旗之制。原来的“黄、白、红、蓝”便称“正黄、正白、正红、正蓝”。[3][5][6][7]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将自己掌管的正白旗改为正黄旗,将给阿济格多铎多尔衮等人掌管的两黄旗改为两白旗,正白旗被列为左翼之中,地位下降。[8]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豪格在继位之争中被摄政王多尔衮陷害下狱暴亡,多尔衮将原本有豪格掌管的正蓝旗与自己统领的正白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将胞弟多铎统领的原镶白旗改色为正蓝旗。[8]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尔衮被削爵,正白旗由顺治掌管,顺治帝掌管的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称为上三旗,其余五旗称为下五旗。[2]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逊位诏书,标志着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正白旗的特权也被废除。[9][10][11]1924年,溥仪小朝廷被逐出紫禁城后,正白旗同八旗制度一起消亡。[1]
清末,正白旗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其中清初皇父摄政王多尔衮[12]、顺治帝的宠妃董鄂妃[13]、《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4],以及清朝名臣荣禄[15]端方[16]、寿山[17]等人都出身正白旗。[13][14]

名称来源

八旗是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的军事社会组织,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3][4]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确立八旗之制。原来的“黄、白、红、蓝”便称“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正白旗中的“正”字应读“zhěng”音,与“整”同义,意为白色的纯色旗。[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