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浜

上海黄浦江的支流
洋泾浜[bāng],又名西洋泾浜,系黄浦江支流,在今本区浦西南部[3]。位于1849年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间,后来被填成一条马路即今天的延安东路[7]。1845年建立英租界时,成为南部界河。1849年法租界在上海县城与英租界之间的狭长区域设立,洋泾浜亦成为英、法租界的界限。1915年填平洋泾浜,又并入了两岸原有的小马路松江路和孔子路,成为全上海最宽阔的马路,经过两租界协商,最后定名为爱多亚路。1945年,该路易名为中正东路,经过多年发展,成为现今的延安东路[7]
洋泾浜是上海对外贸易重要河流之一,晚清时期清朝对外开埠,大量外商来到上海抢占贸易区域,面对语言沟通问题,大量中国下层“通事”“舌人”开始模仿英语,于是逐渐诞生出一种不规则但双方能明白的“混合语言”,而后称为洋泾浜英语[8][9]

命名

上海属江南水乡城邑,多河道水渠,人们外出近行拿轿子,远行靠舟[],一般上海人将那种能通舟楫的小河称之为“浜”[10]。洋泾浜又名西洋泾浜,该浜原通洋泾港,故称洋泾浜。明永乐初,黄浦江水系形成后,浜分为东西两段。浦东段叫东洋泾浜,浦西段称西洋泾浜。清乾隆后,因沿浦筑土塘,浦东段不再通浦水,后又逐渐淤塞。而浦西段的西洋泾浜也就不再冠以“西”字了[3]
洋泾浜的名字最初为1843年英国人与苏松太道道台政府签署的《上海土地章程》的英国租界南界出现[11]。1914至1915年间,洋泾浜被填没筑路,以英王爱德华七世法语发音命为爱多亚路。1943年10月更名大上海路,1945年10月改为中正东路,1950年5月改称延安东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