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公元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1][2]
皇甫嵩是雁门郡太守皇甫节之子,名将皇甫规之侄,[3]早年曾被举荐为孝廉、茂才;后来被朝廷征召为议郎,不久升任北地郡太守。[1]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叛乱,皇甫嵩被任命为左中郎将,持有节仗,与右中郎将朱儁等人讨伐黄巾军。皇甫嵩率军平定颍[yǐng]川郡、汝南郡及陈国境内叛军,因功封为都乡侯;又进军河北,先后斩杀叛军首领张梁、张宝,因功升任左车骑将军,兼任冀州牧,晋爵为槐里侯。次年边章等人作乱关中,皇甫嵩受命征讨,进军长安;不久,因中常侍赵忠、张让向汉灵帝刘宏进谗,皇甫嵩被罢黜左车骑将军之职,遭降爵削封。[1][4][5]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凉州人王国叛乱,刘宏重新启用皇甫嵩为左将军,与董卓一起率军前往讨伐王国,平定叛乱;期间因意见不合,皇甫嵩与董卓结怨。汉灵帝刘宏去世后,董卓把持朝政,专权擅势,征召皇甫嵩入朝担任城门校尉,皇甫嵩前往京城,被捕下狱;所幸其子皇甫坚寿向董卓求情,皇甫嵩才得以释放,被董卓任命为议郎、御史中丞。[1][6][7]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诛,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车骑将军;不久,李傕、郭汜作乱,把持朝政,皇甫嵩先后担任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1][8][9]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皇甫嵩病逝,死后追授为车骑将军。[1] 南朝宋史学范晔评价皇甫嵩有上将之才,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杀敌立功,平定叛乱,威名响彻天下。[1]西晋学者华峤认为皇甫嵩不贪图功劳,淡薄名利。[1]宋末元初学者郝经却认为皇甫嵩过于愚忠和明哲保身,因此没能真正达到功成名就的地步。[10]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