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河(Si He[2]),古称泗水[3],是山东省中部较大河流,属于淮河流域沂沭[shù]泗河水系,为四渎八流之一[8][10]。流域经纬度为东经116°24′至117°44′,北纬35°13′至35°51′,它发源于山东省新泰市东南太平顶山西麓,流经新泰、泗水、曲阜、兖州、邹县、济宁、微山等7县市,在山东省济宁市新闸南泄入南四湖。泗河河长169千米,流域面积为2383.6平方千米[1],干流总落差是268.5米[6],主要支流有大黄沟、济河、石漏河、小沂河、蓼河[1]。 泗河流域属中朝准地台鲁中南断块隆起区,区内断块构造发育[9],其地处鲁南构造带的交界区域,受构造运动影响,地貌呈东高西低的形态[11],其中,上中游为丘陵山区,下游为山前冲积平原[12]。流域分为上中下三段,由源地至泗水县苗馆为上游段,苗馆至曲阜书院为中游段,书院以下为泗河的下游段[1],因其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春季干燥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少雪[8]。流域植被类型较为复杂,栽培植被、灌丛、草丛、针叶林、阔叶林皆有所分布[4]。泗河流域动物种类较多,饲养动物有30多种,水生鱼类78种,软体动物36种[13]。 泗河流域是古代东夷族聚居之地,也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此外,泗河流域也是儒家文化的渊源。儒家五圣以及墨子、仲子等都曾生长或活动在泗河流域[1]。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其中包括兖[yǎn]州煤田。泗河流域现有耕地9.6万公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棉花等农业经济作物,以及山丘区林果业[10]。泗河流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污水污染问题、河流生态系统损坏等。泗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始于20世纪70年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泗河山丘区为重点治理区[14]。泗河主要由降水补给,汛期洪水集中,常形成洪涝灾害。1949年后,为根治水患开发水利,先后修建了贺庄、华村、龙湾套和尼山等多座大小水库及其他治山治坡工程[2]。2014年,山东泗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批准拟建[15],2018年12月,被山东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6]。 命名
泗河,古称泗水[3],因山下有趵突、黑虎、珍珠、红石四泉涌出,汇集成流,故称泗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