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潘锦功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庆油田工作,当过测井队长,后又在原外经贸部计算中心当工程师。1996年,潘锦功前往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攻读电子电气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他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率先创立了美国第一个碲化镉材料研究中心,率先在国际上开展碲[dì]化镉材料特性研究。2009年,他回成都参加新能源展会,作了一场关于碲化镉技术的学术报告,他看到了回国创业的广阔前景。2010年,潘锦功回到中国,创业生产碲化镉发电玻璃。他带队历时8年,终于生产出世界首块大面积(1.92平方米)碲化镉发电玻璃,实现了碲化镉发电玻璃的“中国智造”。[3] 2011年,潘锦功回到中国,任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公司总经理,带领团队在新材料方面累计完成了34项国家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19项),并完成2项碲化镉材料和组件的行业标准制定工作。[4]2019年,潘锦功获得中国第二届“杰出工程师奖”。[4]2023年,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发电玻璃技术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他所研发的发电玻璃被行业誉为“挂在墙上的油田”。[3]2023年7月14日,潘锦功担任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成都站第13棒火炬手。[6] 人物经历
1978年,年仅14岁的潘锦功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大庆油田工作,曾当过测井队长,后又在原外经贸部计算中心当工程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