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

明朝中期重臣、内阁首辅
杨廷和(1459-1529年),字介夫,号石斋新都(今四川省新都)人。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为武宗、世宗两朝宰辅。[1]
杨廷和在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为检讨。弘治二年(1489年),担任修撰,参与修撰《宪宗实录》《会典》,被[zhuó]升为左春坊大学士和日讲官。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担任詹事,进入东阁。后来因为指斥刘瑾是[nìng]辜,被刘瑾记恨。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后升南京户部尚书。不久,被召回京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要,成为宰辅,后又迁吏部尚书、武英宗大学士,兼太子太保,并参与修成《孝宗实录》。嘉靖八年(1529年),杨廷和病死,明穆宗时复官并被追赠为太保,赐谥号为文忠。 [2][1][3]
杨廷和一身经历四朝,对大明王朝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虽以首辅之职为世人所知,但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精通诗文,擅长词曲。[4]

人物生平

少年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