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叉犀金龟

金龟子科叉犀金龟属的一种动物
1
4
双叉犀金龟(学名Allomyrina dichotoma),[5][2]别名有独角仙,兜虫[3]属于金龟子科叉犀金龟属动物。[5][2]双叉犀金龟共有十个亚种[4][5]它们体大型,体长为3.5-6厘米(不包括头部的犄角),宽1.8-3.8厘米。[3]其身体呈长椭圆形,背部有明显隆拱,身体呈栗褐色至深棕褐色或黑色。其头部较小,共有10节触角[3][6]其中鳃片部由3节组成。它们有三对长足强大而有力,末端具有一对利爪。[7]它们属于雌雄异型。[3][6]
双叉犀金龟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缅甸老挝印度泰国、中国。[4][9]在自然界中,它们多栖息于低、中海拔的山区密林中;[8]通常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山区栖息地阔叶林中。[4]
雄性双叉犀金龟成虫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常被当作宠物昆虫饲养;[8][12][9]其制成的标本和工艺品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8][12][13]其次,双叉犀金龟幼虫已被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作为一种食物昆虫列入目录中。[8][13]此外,双叉犀金龟具有处理多种生物质废弃物(秸秆、枯枝落叶等)潜力,可利用其处理废弃物。[8]但双叉犀金龟属于杨树栎树、杏树、桃树、栗树、梨树种林的重要害虫之一;[14][9]可以使用化学、物理、农业等防治措施进行防治。[14]

分类争议

1771年,瑞典博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首次命名了双叉犀金龟。[15]但此后学术界对双叉犀金龟的种和亚种的分类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鉴定主要依据形态特征,如角的形状、体型大小和形状、鞘翅的光泽度,以及前鞘和鞘上的短柔毛。由于用于亚种鉴定的形态特征之间的差异有限,亚种之间的划界是困难的。Trypoxylus kanamorii属于叉犀金龟属的另一个种,但其形态与双叉犀金龟泰国亚种(Trypoxylus dichotomus politus)相似,因此被人质疑其分类地位。本词条依主流观点展开,即双叉犀金龟种群划分为十个亚种Trypoxylus kanamorii属于叉犀金龟属的另一个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