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霜降节

壮族每年农历九月的传统节日
壮族霜降节起源于壮族稻作农耕,最早是壮族百姓庆祝丰收、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后来加入了英雄崇拜,是壮族百姓一个有着盛大规模的传统民俗节日,于每年农历霜降日举行。[1]
壮族霜降节的节期为三天(天等县为九天[2]),分为“头降”“正降”“尾降”。“头降”敬牛,百姓为牛梳洗、挂红彩,不能用牛力,禁鞭笞;“正降”祭神游神,百姓带着酒肉、果品、香烛等祭品,前往莫槐将军庙供祭;“尾降”娱乐,有唱“木伦”、演唱木偶戏、对歌、舞龙舞狮、现代的歌舞表演篮球赛、赛球等。[3]
壮族霜降节主要流行于广西南部,崇左市(天等县、大新县)、百色市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等地[1],影响范围包括云南越南等地[4]。2014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

历史沿革

节日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