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英文名:Bank Loan)是银行根据国家政策,为借款者提供贷款,收取一定利息并需要借款者到期偿还本息的商业行为。[1]
借贷行为可以追溯到有记载的人类文明诞生时,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就已经出现了贷款行为。[2]1580年威尼斯银行建立,到19世纪银行贷款才在普通人中遍及。[3][2]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俄乌战争等因素影响,全球通胀问题严重,银行贷款也受到一定影响,不良贷款增加。[4][5]银行贷款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在中国根据贷款的期限不同有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根据保障方式不同有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根据用途不同有自营贷款、委托贷款、特定贷款。[6][7]企业或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贷款种类有针对性地申请相应贷款。[7][8][9]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贷款种类、用途等,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贷款利率。[10]办理银行贷款过程中需要银行和借款人都满足一定条件,按照规定流程才能获得贷款,以此避免出现不良贷款。[8][11][12] 银行贷款对个人具备贷款品种多样、用途广泛,办理方式便利,还款方式灵活,资本消耗较低的优点。缺点是申请门槛高,手续繁琐,放款速度慢。[7][13][14]对企业而言具备融资速度快、融资成本低、贷款弹性好的优点。[7][13]但缺点是财务风险大、限制条款多、融资数额有限。[7][13]
基本概念
银行贷款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银行作为出借方给借款方提供资金,并按照一定的利率,在一定时限内偿还本息的商业行为。根据相关法律,出资银行为贷款人,借款个人或企业为借款人。申请银行贷款,是目前商事主体尤其是大型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之一。[7]银行贷款仍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银行贷款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