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国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创立的政权
1
4
闽国(909年—94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福建建立的政权,先后定都于长乐府(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享国三十六年。[1]
公元909年,梁太祖加拜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升福州大都督府[2]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同光四年(926年),唐朝加封王延翰为节度使,同年十月,王延翰建国称王。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死王延翰夺位并更名为王[lín],于长兴四年(933年)称帝。建都长乐府(福州),改元龙启国号闽。永和元年(935年),闽天德三年(945年),南唐李景闻闽国内乱,发兵攻打,攻破建州,迁王氏一族与金陵,封为鄱阳王。[3]
闽国位于东南沿海,拥有福建全境[4]。人口最盛时为四十六万左右[5],制度上基本承袭中原王朝[6]闽国在外交基本以拉拢为主[7],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经济上农业、工业、商业均有发展;文化上重视教育,注重提拔人才,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发展迅速。[8][9]

国号

同光四年(926年)十月,王审知之子王延翰据闽自立,建国称王,国号为“闽”。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延钧杀兄篡位并于长兴四年(933年)称帝,改国号为“大闽”。天福八年(943年),闽国分裂,富沙王王延政建州称帝,国号为“大殷”。永隆五年(944年),王延政统一福建,复国号“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