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辖区面积3096.85平方公里,[1]是红河州的3个边境县之一,有153千米长的国境线与越南接壤。[13][2]截至2025年4月,总户籍人口24.64万人,常住人口19.94万人,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6种民族,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比97.32%、哈尼族占比86.45%。[14] 绿春县位于哀牢山西南端,地势东北高西南低[15],境内河流均属红河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云南省典型湿热区之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16][4]绿春县境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后属益州郡地,历经多代政权更迭后,先后为牂牁郡、兴古郡、梁水郡、濮[pú]部、和蛮部辖地,宋代大理国时期分属秀山郡及威楚府,其后分属元江路、元江府、临安府、元江州、普洱府管辖,民国时县境分属元江、墨江、建水、石屏,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六村办事处所辖区域和金平县划出的平河、东批2个乡设县,定名为绿春。[2][4]截至2025年4月,绿春县辖大兴镇、平河镇、牛孔镇、大黑山镇、大水沟乡、戈奎乡、骑马坝乡、三猛乡、半坡乡,[17]共4镇5乡,92个村(社区)、803个村(居)民小组。[1] 绿春县是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之乡、哈尼文标准语音所在地、哈尼原始宗教文化发源地[2],《都玛简收》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腊姑和桐株梯田等2处遗址遗迹入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9],绿春县处于云南省与红河州重点打造的“沿边跨境旅游文化带”[20],境内绿春东仰风情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10],玛玉、老边、巴东3个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21],牛孔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22] 绿春县县域经济体量小,在云南省县域经济排名中靠后[23][24],形成以高原特色生态有机农业、绿色清洁能源、健康养生养老为主的产业结构。[25]2024年,绿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4076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3.5:27.5:49。[9]绿春县是云南省通往越南的重要通道,是连接滇东南和滇南、滇西南的重要枢纽,境内有国道G219[26]、省道S214、省道S212阳金线等主要交通干线。[27][28][29]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