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马蒂斯离开朱利安学院后,1895年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法语: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Beaux-Arts)的工作室,师从象征派画家古斯塔夫·莫罗(法语:Gustave Moreau),后受后印象画派的影响,并吸取波斯绘画、东方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1905年,亨利·马蒂斯在科利乌尔(英文:Collioure)探索出了自由运用色彩的绘画技法,代表作品包括《科利乌尔,敞开的窗户》以及《戴帽子的女人》(英语:Woman with a Hat)。这两幅画于秋季在巴黎的沙龙展上展出,巴黎评论家路易·沃克斯塞勒(法语:Louis Vauxcelles)将这些作品风格称为野兽派,20世纪绘画中的第一个重要概念由此诞生,亨利·马蒂斯也被视为野兽派的领袖。1906年后的作品,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色块的组合形成装饰感的画风。1920年之后,亨利·马蒂斯扩大了创作领域,在雕塑、版画、壁画、插图等方面也留下了有名的作品。如著名雕塑作品《躺卧的裸体II》(英语:Reclining Nude, II),现保存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语: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4]1930年之后,亨利·马蒂斯的艺术趋于成熟,留下了众多美术名作。1941年亨利·马蒂斯患病,无法继续作画的他又开始接触剪纸艺术,同样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创作于1953年的剪纸作品《蜗牛》(法语:L'escargot),现保存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英语:Tate Modern)。1954年,亨利·马蒂斯卒于法国尼斯,享年84岁。[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