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属

伞形科下一属植物
阿魏属(学名Ferula L.)为伞形科(Apiaceae)下一属植物,全世界约有150种[3]中国有26种[4]。分布于欧洲南部地中海地区和非洲北部,伊朗、阿富汗和西伯利亚地区以及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在中国主产于新疆,少数种类分布于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2]。阿魏属植物具有耐寒、耐旱、喜光的特性,多生于夏热冬寒、气温变化剧烈、日照长且干旱的荒漠地区[5]
阿魏属植物为多年生一次结果或多次结果的草本。根通常粗壮,纺锤形,圆锥形或圆柱形。茎直立,通常向上分枝成圆锥状,下部枝互生,上部枝多轮生。基生叶多成莲座状;茎生叶向上简化,变小。复伞形花序着生于茎枝顶端的为中央花序,通常为两性花;花瓣黄色或淡黄色,稀为暗黄绿色,卵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果实椭圆形或卵圆形,背腹扁压,果棱线形,稀为龙骨状,侧棱翅状[2]
阿魏属植物分泌的树脂“阿魏”可入药,主治肉食积滞,[]血瘾[jiǎ],腹中痞块等[6][7]硬阿魏带根全草“砂茴香”或种子“砂茴香子”也可作中药材,砂茴香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砂茴香子主治[wǎn]腹胀痛、消化不良[7]。阿魏属植物可作新鲜蔬菜或佐料食用,从根部提取的淀粉也可食用[2][8]。阿魏属植物也可作为培养阿魏菇的基质成分[9]。此外,其还可作为牲畜饲料,用于饲喂骆驼、羊、牛、马等动物[8]

词源

阿魏属的学名Ferula”来自古典拉丁语词ferula(意为“棒、杖”)。ferula为拉丁语固有词,可能与festūca(本义为“秸秆”,后用作羊茅属学名)为同源词[3][10]。据中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曰:“夷人自称曰阿,此物极臭,阿之所畏也”,“阿魏”的中文名称,可能由此而得[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