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德

《项链》主人公
玛蒂尔德(Mathilde)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1]
玛蒂尔德是一个小职员的妻子,一心追求高雅奢华,为参加舞会借项链但不慎丢失,为赔项链,跌进了穷苦的深渊,十年之后还清债务,发现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项链原来是假的。[2]玛蒂尔德追求上流社会奢侈、享乐的生活,她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历过十年的辛勤劳作,不再是美貌年轻的少女,而成为一位普通且坚韧的妇女,相比从前多了份质朴。作者在批评的同时,也表示出对玛蒂尔德的同情,[1]玛蒂尔德具有独立性以及自我意识,在法国社会病态的背景下,怀着对现实生活的厌恶,对上流社会的羡慕,最终因贪慕虚荣酿成悲剧,但她勇于承担责任、对于丈夫以及朋友很真诚、有较强的自尊心。[3]她在丢项链之前爱慕虚荣,但在丢项链之后勤劳守信。[4]她既有前期对金钱对上流社会的渴求,也有后期能直面假象,勇于担当的吃苦耐劳一面。[5]她信守承诺归还项链,面对挫折坚强勇敢,在浮华社会风气下保持着纯洁高尚,热爱生活、怀揣梦想。[6]
玛蒂尔德是当时两极分化社会环境下基层社会群体的缩影,她的悲剧也是当时法国病态社会的悲剧。[3]

人物经历

小职员路瓦栽的年轻美丽的妻子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为参加教育部长的家庭舞会,用丈夫省吃俭用存下的准备买猎枪的四百法郎买了裙衣,又向女友佛来思节夫人借得一挂钻石项链。玛蒂尔德虽然在舞会上出尽风头,却不料将项链丢失。为了赔偿项链玛蒂尔德耗尽家产,负债累累,历尽了整整十年的辛酸。此后的一天,玛蒂尔德方从女友的言谈中得知所丢失的项链是假的。小说结尾幽默地写道:“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