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旨在解决存在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不平等问题[1]。该项目自1989年10月实施至2019年,已成功援建了20195所希望小学[1][3][4]。同时,希望小学主要在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以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学校(学生)为受益人群,执行“捐赠50万元起,其中10%用于中国青基会项目服务、管理和行政成本”的捐赠标准,以校园校舍等建设类和配套设施设备购置类为主要建设内容[2]。 随着时间发展,希望小学项目逐渐产生校内建筑设施无人管护、教学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日常教学用具长期欠缺等多项问题[5]。同时,部分希望小学的校舍建设时间较长,催生了配套辅助设施设备方面的规划与建设存在短板的问题,进而产生了新、改扩建、更新、更换教学设施设备的需求[2]。
项目历史
改革开放初期,贫困地区、农村、贫困农户的孩子所享受的教育,与发达地区、城市、富裕家庭的孩子不可同日而语。为了解决这种广泛而严重的不平等问题,希望小学随着希望工程应运而生[1]。“希望工程”是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3]。而希望小学作为该公益事业下属的两大主要公益项目之一(另一项为资助贫困学生),自1989年10月实施以来,至2004年15年间已援建希望小学9508所,在每100所农村小学中,就有2所是希望小学,培训了希望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师2300余名[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