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劳务

无形的劳务贸易
出国劳务(labour service for export[1]),亦称劳务出口,是指劳务出口国(输出国)向劳务进口国(输入国)提供劳动力或者服务,以谋取经济利益,获得外汇收入,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劳务贸易。主要包括科技知识出口、为国外提供运输、通讯、保险和旅游服务以及文化艺术和劳动力出口等。[2][3]
出国劳务已有久远的历史,最早是十五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殖民主义者开发美洲需要大批劳动力,而劳动力又严重不足,殖民主义者把黑人作为奴隶被贩运到美洲大陆,被迫从事各种劳动,包括农业、矿业、建筑和家政工作等,这就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出国劳务”。[4]1960年以后,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劳务人员往发达国家和有巨额石油美元国家出国劳务的潮流,之前出国劳务的人员一般会定居在输入国,1960年以后,大多都是临时出国工人,工作期满后就回到自己的祖国,形成出国劳务工作形式。[4]劳务输入国主要以发达国家居多,比如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劳务输出国以发展中国家居多,比如巴基斯坦印度菲律宾等。[5]出国劳务的行业主要包括建筑设计服务、一般劳务服务、商业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文化体育服务等。[6]中国的出国劳务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一是国家政府部门有计划有组织地根据与外国政府签订的协议安排劳务输出;二是有关公司、企业等根据与外国公司或企业签订的劳务合同派遣劳务输出;三是具备劳务输出条件的个人通过国外的亲友联系促成劳务输出。[2][7]
劳务输出国以发展中国家居多。发展出国劳务,有利于开发和利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增加国民收入。劳务输入国主要以发达国家居多,劳务输入国接收外来劳动力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培训时间和费用。出国劳务促进了国与国在资源、产品、技术等方面的交换,改善和加强了两国关系,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与思想交流。[8]出国劳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信息不对称、权益受损、安全问题等,[9]对于中国的出国劳务人员,在国外期间要保护好护照及工作准证等相关证件,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该及时向中国驻当地的大使馆或领事馆寻求帮助。[10]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对外输出超过1000万名劳务人员,中国的劳务输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其中,制造业是劳务输出的主要领域之一,包括电子、纺织、机械等多个细分产业。[11]出国劳务的大省主要有福建省河北省辽宁省等。[12]

基本信息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