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县泛区,河北地标之一。位于滹[hū]沱河下游南北大堤之间,包括沧州地区的献县和衡水地区的饶阳、武强三县的各一部分,泛区上游由岗南、黄壁庄二座水库控制,下游有献县枢纽控制洪水入子牙新河。总面积331.5平方公里,涉及河北省衡水、沧州2市3县,蓄洪容积约5.4亿立方米。[1][2]因受台风“杜苏芮”影响,2023年8月1日11时河北省决定启用献县泛区。[3] 历史沿革
献县泛区位于献县枢纽闸上,是滹沱河、滏阳河和滏阳新河汇流区,承纳滹沱河、滏[fǔ]阳河、滏阳新河洪沥水,主要是缓洪沉沙。运用机遇为5-50年一遇。[4] 献县泛区又称滹沱河泛区,泛区形成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5]使用历史较长,1949年前运用频繁经常受淹,群众生活极为贫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当时的清政府定为“钦定泛区”。据史料记载,自1881年(清光绪七年)到1949年的67年间,泛区运用37次,平均不足2年用一次;1949年后又经历了1954年、1956年、1963年、1996年4次大洪水和5次中小洪水的运用,为减轻下游灾害和减轻洪水对天津市的威胁,发挥了很大作用。1963年8月上旬发生大洪水,当滹沱河与滏阳河洪水汇合后,子牙河水位猛涨,8月12-13日献县附近决口数处,洪水进入黑龙港地区,8月12日献县站(藏桥)出现最高水位18.68米(黄海,以下同)。滹沱河泛区尹堡寨8月9日14时出现最高水位17.48米,相应蓄洪量13.1亿立方米。[4] 1963年大水之后,于1966—1970年先后开挖子牙新河、兴建献县枢纽、开挖滏阳新河(含贾庄桥至节制闸前滏阳河两堤平除)、加固滹沱河南、北堤(含北堤下段改线),形成了现今的献县泛区。献县泛区地处饶阳、武强、献县境内。西自饶阳县大齐村以东,东至献县枢纽进洪闸(堰)和滏阳新河右堤,北以滹沱河北堤为界,南靠滹沱河南堤、滏阳河右堤。设计滞洪水位16.4米,相应蓄量为5.0亿立方米,面积254.5平方公里。最低高程13.0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