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蟾(学名:Ascaphus truei,尾蟾科尾蟾属),体长2.2至5.1厘米,皮肤粗糙,呈棕褐色到巧克力棕色或橄榄绿色不等。头部大且扁平,鼻子和眼睛之间有三角形标记。瞳孔垂直,有一条深色条纹从鼻子延伸到肩膀。脚趾扁平,指尖像爪子一样变硬。它们缺乏鼓膜或耳膜,因此没有声学交流能力。[1][4] 尾蛙分布于从加利福尼亚州西北部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波特兰运河和纳斯河一带。在华盛顿东南部和俄勒冈东北部的蓝山地区,以及爱达荷州北部和蒙大拿州西部的北落基山脉地区,也分布着几个独立的种群。[1]它们主要栖息在潮湿森林中寒冷、清澈、永久的岩石溪流中。[4]通常在夜间活动,利用夜色的掩护来觅食。[1]尾蟾繁殖常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部分在秋季。雌性可能每隔一年才繁殖一次,[4][5]而雄性可能每年交配。[1] 在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尾蟾被列为“无危(LC)”物种。[2]
形态特征
由于尾蟾一生都与快速流动的溪流相关,因此它们已经进化出一些形态适应,与其他青蛙和蟾蜍有所不同。例如,胃部体积减少,可能是为了控制浮力,脚趾尖部坚硬且角质化,有助于在溪流底部的岩石之间爬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