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同体

生物学术语
雌雄同体(英语Hermaphrodite拉丁语Hermaphroditus[1])是一种生物学上同时具有雄性雌性生殖器官的生物体(包含动物或植物),[2]无论是自然发生还是异常发生,都被认为是雌雄同体。[3]
雌雄同体一词源自希腊,是希腊小神赫马弗洛狄忒斯(Hermaphroditus)的名字。[3]
有性生殖生物中,雄性具有产生雄性配子(通常是精子)的器官。雌性有不同的性器官,可以产生雌配子,通常称为卵。[4]植物具有雄蕊和心皮器官。 [3]
雌雄同体在无脊椎动物、鱼类和植物中更为常见。动物学中存在不同类型的雌雄同体:顺序雌雄同体、同时雌雄同体、假两性畸形等;[3]在某些有肺动物和后鳃动物中,如蜗牛蛞蝓在有性生殖中既可以充当雄性,也可以充当雌性[3]。植物雌雄同体在世界中相当普遍,当植物的花同时拥有雄花雌花时,就会出现植物雌雄同体。从单花水平可分为两性花、单性雄花和单性雌花;从植株水平划分为两性花植物、雌雄异花同株、雌雄异株、雄全同株、雌全同株和三全同株等。[5]
人类生物学特征的雌雄同体于1880年被定义,描述了涉及外部和内部生殖器之间差异的情况。[6]后为了避免歧义,现在基于遗传学命名法,即双性人。[7]人类双性人治疗取决于诊断的年龄,如果在出生时被诊断,则根据外生殖器的状况(即哪个性器官占主导地位)来选择性别(通常由父母来决定),然后进行双性手术。[8]